转型中的进与退
腾讯思享会的夏季论坛一向关注度很高。不仅因为到会的都是经济、政治、社会、政法等不同领域的知名学者,社会精英,而且主题鲜明,观点犀利。今年主题是“进与退”——中国再出发。由此联想到物业管理转型升级中的“进与退”,从此再出发的问题,借这个话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目前正处在新经济、新常态的重要节点,进与退已成为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国如何再出发不仅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胆识,也考验着整个社会的决心和意志。
上个月,刚刚过去党的生日。“两学一做”,上党课,自然成为工作的第一要务。从党史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12人到现在的8千多万党员,执政67年,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带到了具有巨大世界影响力的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进退上的拿捏堪称经典。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为保存红军实力而作出的战略性转移。毛主席当年未按命令攻打长沙,退而求之上了井冈山,革命力量得以保存,才有了后来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邓小平改革开放后著名的韬光养晦,为我国和平时期加速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争得了先机。今年GDP降速,三去一补,也是国家在经济领域进与退方面的战略性选择。
在《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一书中,王石用登顶珠峰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了在他成长为著名企业家过程中,对进与退上的人生体验。两个细节,做与不做,诠释了他对待进与退问题上的哲学思考。 一是克服虚荣心,放弃照相爱好,拒绝中央台拍摄,为的是有足够的体力保证登顶成功。二是当冲顶的时候,每迈一步要喘七八口气,时间像凝固了一样,尤其是携带的氧气不够,选择进还是退,是生死的考验,你必须靠坚强的意志,科学的态度对身体条件作出判断,需要冒险但不是作无谓的牺牲。王石下山时,是靠捡先前登山者丢弃的废旧氧气瓶,像接力棒一样,一个挨着一个换,撑到山下的。正是以这样一种进退自如的人生态度,和“匠人”般的企业家精神,王石把万科这艘航母,带到了中国房地产企业界的最高峰,又规避了一次又一次风险。
至于正在转型中的物业服务企业,由于处在风口上,又遇到资本市场的重点关注,加上互联网技术的推进,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最近与一些企业座谈交流,大家对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和憧憬。一向苦闷沉寂的行业变得异常活跃,看到不断有企业敲响上市的钟声,不断有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并购案例落地,很受鼓舞。但大家也反映,面对诸多的机会和诱惑,如何选择进与退,感到纠结与困惑。比如,兼并收购问题上,很多中小企业希望与一些标杆企业结缘,但又怕被吃掉了。业务拓展方面,是坚持专业化,精细化还是多元化、社会化;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智能化方面,是自己组织团队做还是外包做?选择很多,都希望找到那个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方案。以我的观点,不可能找到一个现成的答案,每个企业的条件不同,基因不同,企业只有依托自身内外的情况,结合市场的变化,才能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央台有一个“开门大吉”的节目,每个选手只有在猜对歌曲的时候,大门才会为他打开,每过一关难度会增加,但奖金翻番,这里既充满着未知的风险,也有奖金的诱惑。考验选手的,不仅是对歌曲的熟悉程度,更是闯关时,现场应变的智商水平。有的选手不知深浅,盲目闯关,结果前功尽弃。有的闯关拿到一定的数额见好就收了;只有少数人能笑到最后。这也说明一个事理,选择进还是退,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成功代表的是现在时,而不是将来时。
去年在武汉中国物协的晚会上,大屏幕背景上显示“从此再出发”,传递的信息就是物业管理行业转型进入到新阶段,再出发的征程中面临更多“进与退”的选择。进是绝对的,是硬道理,行业整体在进步,在发展。从市场化的角度,内延外拓有很大的空间。目前大约还有100多亿平方米以上的物业没有纳入专业化管理,国资委最近正式下文,到2019年,所有国资委管辖的企业家属院的“三供一业”(供电、供水、供热、物业管理)将剥离出去,这意味着这块蛋糕将逐步纳入社会化、专业化管理,加上政府越来越多的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把大量的公共建筑和设施的物业管理交由专业公司,而且,有些服务已延伸到城市市政设施的运行管理服务。前几天我去了幸福物业,他们管理的其中一个产业城的服务面积就达到110平方公里。物业服务的触角已深入到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物业的产业链正通过新的价值链方式聚合。这个时代是公平的,每个企业都有大展身手的机会。日本的安藤忠雄在1980年他出版的一本书里曾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有一次在东京的街头遇到一位前辈,他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这位老先生的忠告是,你要加倍使出你全部的力量往前冲,不要回头,如此一来,你将可以看到原来看不到东西。《沙家浜》中的郭建光有一句台词,叫成功就在你的再努力之中。万达的三次转型成功就是在于王健林看准了未来的趋势,倾全力往前冲,赢得了先机,赢得了市场,成为市值最高的企业。
但企业的进应该象王石攀登珠峰那样,建立在科学的态度之上,第一要确立目标,第二要克服虚荣心,最可怕的是翅膀未硬,基础还未筑牢,就想飞起来了。很多企业都是倒在盲目扩张、过于自信上面。前几年,有一家房地产企业,曾经在博鳌论坛上豪气冲天要做中国内地的李嘉诚,在团队、品牌、资源整合都不到位情况下,就定下千亿目标,结果资金链濒临断裂,人才大量外流,只能忍痛让别人收购兼并,寄人篱下的结果让人唏嘘。
所以,在这样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环境下,一个企业如果要保持长久发展进步,只有懂得如何退才是最重要的。退一步海阔天空,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军事家们都知道,战略上的进攻必须有战术上的退守相配合。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CEO罗德侠认为企业如果要保持长期成功,关键在于“不撞冰山”。《哈佛商业评论》根据多年对成功企业跟踪调查,结论是万科、华为等企业的成功之道不是在于他们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不做什么。
王石领导的万科,曾经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专攻住宅市场,把它很赚钱的超市、商业等砍掉了,而且王石放出狠话,谁说做商业地产,我跟他急。结果万科做到了全国住宅老大的位置。
王健林作为亚洲首富,也是靠万达房地产起家的,但在今年一月份,他却出人意料的宣布,2016年万达房地产收入目标下调640亿元,调幅达40%,到2018年房地产收入归零,转攻互联网金融、文化旅游产业方面。
任正非曾经讲过,对于华为而言,随便一个机会就可以挣几百亿元,但如果为短期利益而为,就会在非战略机会上耽误时间而丧失战略机遇。所以华为能成为具有全球化的通信企业的巨头。
马云曾经说过做企业要懂得舍弃,再牛逼的企业领导最多只能管七家企业。
由此看来,“进与退”这一哲学的命题,每个企业选择的答案会有不同。只要您不忘初心,立足于平衡的商业生态,把基础打得足够好,对企业的战略定位、执行力、核心竞争力、资源整合的能力了然于心,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用市场的逻辑推进转型,坚持技术、组织、文化方面的创新,你就可以像“开门大吉”那样,对主持人大胆说——准备好了,“从此再出发”去开启那扇属于您成功的大门。◇
- 上一篇:
- 秉承工匠精神 树立业主心中真正的百强企业
- 下一篇:
- “物业公司正坐在一座金山上”